2008年金融危机成因分析

点击数:560 | 发布时间:2024-11-20 | 来源:www.tlfwnw.com

    摘要:伴随全球化趋势的增强,国际经济失衡会致使国际资本在全球范围内重新配置。从某种意义上说,国际经济失衡和国际货币体系缺点是金融危机爆发的首要条件条件,而国际游资的攻击是金融危机爆发的达成条件。从现在国际形势和中国国内形势来看,金融危机的首要条件条件已经拥有,因而防范国际游资攻击是拟定目前国内宏观经济政策的最重要目的。

    关键字:金融危机;国际经济;国际货币体系;国际游资

    金融危机是由外部原因还是由内部原因导致的,历来学术界有两种比较对立的看法:阴谋论和规律论。阴谋论觉得金融危机是经济体遭受有预谋和有计划攻击导致的,是外因导致的,尤其是在东南亚金融危机将来,这种看法较为时尚。规律论觉得金融危机是经济体的自己规律,是内因导致的。三代金融危机理论①基本上是承认规律论。伴随金融监管技术提升,一个国家因监管或管制出现问题而致使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变小;而伴随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现代的金融危机基本上表现为在国际经济失衡的条件下,国际资本在利益驱动下借助扭曲的国家货币体系致使地区性金融危机爆发,因而从本质上说,金融危机的性质和成因都发生了变化。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国际经济的视角具体分析金融危机的形成缘由。

    1、国际经济失衡

    黄晓龙 [1 ] 觉得国际收入支出失衡致使国际货币体系失衡,虚拟经济致使流动性过剩,进而致使全球经济失衡和金融危机。黄晓龙是国内较完备地从外部原因来研究金融危机的,然而从根本上说全球经济失衡的根源应该是实体经济的失衡,国际收入支出失衡只不过实体经济失衡的表象,实体经济失衡致使货币资本的国际流动,国际资本流动致使虚拟经济膨胀和萧条,由此形成流动性短缺,最后可以致使金融危机。因而全球实体经济的失衡是致使金融危机的必要条件,而虚拟经济致使的流动性短缺是金融危机的充分条件。

    纵览金融危机史,金融危机一直与地区或全球经济失衡相伴而生的。1929 年爆发金融危机之前,国际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渐渐向美国和欧洲倾斜,尤其是美国经济迅速增长呈现出取代英国霸主地位的趋势,这次国际经济失衡为此后的金融危机埋下了祸根。20 世纪末期,地区经济一体化趋势要快于经济全球化趋势,拉美国家与美国之间的经济关联度使得拉美国家对美国经济的“蝴蝶效应”要比其他国家更为强烈。20 世纪末的20 年里,当拉美区域的经济结构失衡时,总是以拉美国家的金融危机表现出来。欧、美、日经济结构失衡同样是致使欧、美、日等国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当地区的或全球的稳定经济结构被打破时,新的经济平衡总是以金融危机为推进力。1992 年欧洲金融危机,来自于德国统一后德国经济飞速发展,打破了德国与美国与德国与欧洲其他国家间的经济平衡。1990 年的日本也是由于美日之间的经济平衡被打破后,在金融危机有哪些用途下,才达成新的经济均衡。

    地区或全球经济失衡将致使国际资本在肯定范围内的重新配置。在地区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一个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力可能是地区的或全球性的。从短期来看,在某个时点国际经济是相对平衡的,全球资本总量和需要总量是肯定的,而当一国经济发生变化,会引起国际资本和国际需要在不同国家发生相应的变化,若是小国经济,它的影响只不过地区性的,若是大国则它的影响是全球的。当一个大国经济趋强,则会吸引国际资本向该国流入,产生的结果是另外一些国家的资本流出,当资本流出到一定量时,会发生流动性短缺,金融危机就从可能性向势必性转变。这种转变的信号是大国高利率政策,或大国强势货币政策。而对小国经济而言,经济趋强后,则会吸引国际资本的流入,当国际资本流入数目较多时,该国的实体经济吸收国际资本饱和后,国际资本会与该国的虚拟经济融合,推进经济的泡沫化,当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紧急背离时,国际资本非常快撤退,致使小国由流动性过剩转入流动性紧缩,结果致使金融危机爆发。

    从国际经济失衡致使金融危机的形成路径可以看出,国际经济失衡通过国际收入支出表现出来,国际收入支出失衡的调整又通过国际货币体系来进行,假如拥有了健全和有效的国际货币体系,那样完全可以防止国际经济强制性和破坏性调整,也就是说可以防止金融危机的发生,然而现实的国际货币体系是遭到大国操纵的,因而国际经济失衡会被进一步扭曲和放大。

    2、国际货币体系扭曲

    徐明祺是国内学术界较早把进步中国家金融危机是什么原因归结为国际货币体系内在缺点的学者。徐明祺 [ 2 ] 觉得,一方面是秩序弱化在改革和保持近况间徘徊的国际货币体系;其次是进步中国家在国际贸易、投资和债务方面的弱势地位;处于双重制约下的进步中国家不能不一次次吞下金融危机的苦果,因而现存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点难逃其咎。也就是说国际货币体系在调解国际收入支出不平衡时遵循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本原则和理念,而各国在拟定货币政策协调国际经济失衡时却失去了原有些秩序和纪律性,因而目前的国际经济的失衡被目前的国际货币体系放大了,加剧了。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现有些国际货币体系是一个松散的国际货币体系,尽管欧元和日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用途渐渐增强,但,储备货币的多样化并不可以有效解决“特里芬难点”,只不过将矛盾分散化,也就是说储备货币既是国家货币也是国际货币的身份不变。充当储备货币的国家依据国内宏观经济情况拟定宏观经济政策,必然会与世界经济或地区经济需要相矛盾,因而会致使外汇市场不稳定和金融市场的动荡。实行与某种储备货币挂钩或盯住某种货币的国家,既要受该储备货币国家货币政策的影响,同时还要受多个国家之间货币政策交叉的影响。储备货币之间汇率和利率的变动对进步中国家的影响大为增强,使得外汇市场愈加不稳和动荡,这种影响可以分为地区性的和全球性的。鉴于USD的特殊地位,美国经济政策变动影响既可能是地区的,也会是全球的。

    以USD为例,USD的价值调整是通过USD利率的调整达成的。美联储在拟定USD利率时,不可能顾及盯住USD或以USD作为储备的国家 宏观经济情况,因而当USD利率调整时,总是会对其他经济体,尤其是和美国经济联系比较密切或者货币与USD挂钩的国家和区域导致冲击[3 ] 。第一,以USD为支柱的不健全国际货币体系,不论采取浮动汇率政策还是固定汇率政策,美国的经济影响着所有与其经济密切有关的国家及这类国家的货币价值变化。假如浮动汇率政策可以遵守货币体系下的货币政策制定的纪律约束,那样世界金融市场上就不会出现不稳定的投机性攻击,也不会出现由此导致的货币市场动荡乃至金融危机。因为拟定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和经济全球化有关性存在矛盾,因而现在的货币体系不可以够保证USD在浮动汇率的首要条件下的纪律性,因而一个国家的宏观政策将会致使经济有关国家的货币市场动荡,在投机资本催化下爆发金融危机。就现在近况来看,虽然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崩溃,但相对于新兴市场国家和进步中国家,USD不论是升值还是贬值,依旧会导致这类国家经济的强烈波动。美国经济兴盛时,USD升值会致使资本的流出;当美国经济萧条时,USD贬值会致使这类国家的通货膨胀。

    从上面的剖析可以看出,目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保留了原来国际货币体系的理念和原则,但却失去了原来的秩序和纪律,强势经济体可以借助如此的体系转嫁金融危机和获得更多收益,而无需承担过多的责任。

    3、国际游资的攻击

    国际经济失衡是金融危机的首要条件条件,不健全的国际货币体系会加剧国际经济失衡,然而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是国际游资。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金融危机不能离开国际游资的攻击。1992 年欧洲金融危机,索罗斯通过保证金方法获得1 :20 的借贷,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内,通过卖空等于70 亿USD的英镑,买进等于60 亿USD的马克,迫使英镑大幅贬值,在偿还借贷后净赚15 亿USD[4 ] 。在1994 年墨西哥发生金融危机前,国际游资持续很多地进入墨西哥证券市场,在墨西哥所吸收的外资中,证券投资占70 %~80 % ,但在墨西哥总统候选人遭刺杀事件后的40 多天内,外资撤走100 亿USD,直接致使墨西哥金融危机爆发[5 ] 。1997 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也是国际游资第一攻击泰铢,低买高卖,并巧妙运用金融衍生工具获得高额回报。

    依据IMF 对国际游资的统计,20 世纪80 年代初的国际短期资本为3 万亿USD,到1997 年底增加到7. 2 万亿USD,等于当年全球国民生产总值的20 %。2006 年末,仅全球对冲基金管理的资产总额就达1. 43 万亿USD,比1996 年末增长约6 倍。对冲基金的投资方案也不断丰富,从刚开始的“卖空+ 杠杆”方案 ,进步成为单方案型 、多方案型 、基金的基金等多种投资方案。其风险特点也呈现多元化趋势,既有高风险、高收益的宏观对冲基金,也有低风险但收益相对稳定的市场中性基金。20 世纪90 年代以来的国际资本流动的最显著特点是国际间的过剩资本流动导致了国家、区域乃至全球经济进步的不稳定性,巨额的国际货币资本势必要在世界每个国家和区域猎取收益。

    国际游资为何可以摧毁一个国家的金融体系? 大家都知道,国际游资规模较大,它完全有能力影响和缩短被攻击国家的金融周期。金融周期是指一个国家金融市场由兴盛到萧条的自然过程。当国际游资进入被攻击国家,它会干扰一个国家的利率和汇率变化,从而加快金融市场由理性进步向非理性兴盛转变[6] 。根据金融市场的心理预期自我达成原理剖析,当很多国际游资进入一个国家时,即便这个国家经济进步表现一般,在很多资本进入的状况下,也会带动金融经济的飞速发展,同时,在国际金融家学会话语霸权的状况下,他们通过有意识地夸大被攻击国家进步中的成绩或存在的问题,以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心理预期。从拉美国家和东南亚国家的实质状况来看,一般先用“经济奇迹”、“新的进步模式”来吹捧经济收获,然后用“不可持续”、“面临崩溃”来夸大经济中出现的问题。在整个过程中,国际游资有预谋进入和撤退,就会致使金融市场的崩溃。国际游资娴熟地借助金融衍生工具在金融兴盛时期赚取高额收益,也可以借助金融危机赚取高额收益或者回收危机国家的优质资本,进而控制被攻击国家的经济命脉。这就是在新兴市场国家爆发金融危机后,国际直接投资 为何会底价回收危机国的优质资产,形成新的经济殖民主义的根本缘由。[论文网 LunWenDataCom]

    [1][2]下一页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人力资源网(https://www.dgzhou.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人力资源网微博

  • 中国人力资源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