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银行将来进步的机会与威胁

点击数:355 | 发布时间:2025-05-17 | 来源:www.echu888.com

    1、引言

    网络银行是金融体系不断升级和创造的新型业态,也是最具活力的一种进步模式,是网络金融云数据年代的产物。网络银行既能颠覆和创造全新的银行体系,又能促成愈加健全和灵活的服务模式。将来网络银行的进步既要找准时机,也要辨别威胁。

    2、网络银行将来进步的机会

    1.技术日趋健全,用户基础较好

    伴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深入进步、技术不断进步,网络金融行业的技术风险正在渐渐减少,吸引着愈加多的用户放心地用第三方支付平台和网络贷款商品等服务。同时,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支付技术的日趋健全用户的用法方法更为便捷,这也很大地丰富了网络银行的用户资源。

    2.资金需要量大

    现在,小微企业是资金需要的要紧力量。国内企业绝大部分是小微企业,占比约为96%,它们创造了约60%的就业、50%的税收和40%的GDP,然而,其获得的金融服务只有不足10%,远未享受充分的金融服务,小微金融业务拥有巨大市场潜力。其次,小微企业的需要较为复杂,不少传统银行很难在短期内创造和撮合这种多元化的商品和服务,这种一对一式的个性化商品及服务只能通过云数据剖析的支撑达成,这为网络银行的进步创造了机会和巨大的利益空间。

    3.借助云数据与云计算

    信息不对称是小微金融业务进步的一大难点,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看,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致使了金融风险,显著减少了金融市场的运作效率。在信息互联年代,云数据为网络银行小微金融和风险管理达成标准化、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可能。互?网上银行行可通过引入云数据模型进行数据挖掘与云计算处置,从而有效地调查、判断、监督企业的还款能力与还款意愿,准时甄别异常情况,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

    4.国家政策扶持

    从宏观政策层面看,现在国家对于网络银行的进步持积极态度,主要体目前以下方面:第一,进一步解禁和放宽民营银行市场准入。第二,鼓励其更好向“小微”、“三农”提供规范服务。最后,取消了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比率不能超越 75%的规定,将存贷比由法定监管指标转为流动性监测指标,这对于资产业务较强、存款业务较弱的网络银行来讲是有利的。

    2、网络银行将来进步存在的威胁

    1.监管上仍存在缺位,具备法律风险

    网络银行作为新兴行业,其多方面进步状况已经突破了《商业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的范围,尚未颁布一部完整的法律法规来加以约束,政府监管存在空白。而在支付结算范围,国内现在只有中国人民银行的规章,没 《支付结算法》,有关网络银行支付结算及其他网络支付基本上也处于没办法可依的状况。

    2.网络银行行业角逐激烈

    云数据环境下,小微金融市场角逐主体飞速增多,角逐局势十分激烈。借助波特的五力剖析模型剖析目前网商银行需要面对的主要角逐情况如下:

    (1)现有同业角逐:除去传统商业银行外,直销银行 与其业务的同质化水平最高。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8月末,国内开设独立直销银行APP应用的银行已达105家。据调查,用户对于直销银行最认可的三方面分别是:资金安全性、银行的背书与客服的水平。这也是直销银行相对于成立较晚、进步较新的网络银行最大的优势。

    (2)潜在进入者:伴随金融体系的转型改革,民营资本,如百度、美团、小米、苏宁、众邦等各界的大型企业将陆续进军银行范围。除此之外,以百度为首的网络企业与传统银行合作打造直销银行的模式,将进一步催生成熟和极具竞争优势的直销银行列队。

    (3)替代品威胁:网络银行因为政策是什么原因,并不可以完全的发挥银行功能,且服务项目较少,只有几个极为简单的理财项目和贷款商品,与其他网络金融企业相比,服务同质化高,可替代性较强。

    3.利率市场化使得市场利差缩小

    2013年7月19日晚,央行宣布从7月20日起全方位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机构依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伴随利率市场化的深入,将来存款利率上限的管制也终将被取消。而假如存款利率完全放开,特别是活期存款利率放开,将影响网络理财项目的收益率。没了收益率的保证,买家非常可能不再继续追随网络金融行业的这类金融商品。因此,利率的市场化是网络银行需要面对的潜在威胁之一。

    4.信用体系建设有待健全

    网络银行作为网络与金融结合的产物,对于征信系统有着强大需要。长期以来,国内个人征信体系与发达国家存在肯定差距。尽管现在支付宝已经以其大量顾客数据为基础,打造了一套网络信用信息管理软件的雏形,然而信用体系仍存在数据缺少完整性和可剖析性、市场开放度低、信用信息不可以共享等不足,不只给信用评级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并且影响到评级的可信度,也不利于资源整理,易导致重复投资、资源浪费。

    4、小结

    为了找准时机,应付威胁,在宏观层面,国家应健全有关法律拟定,完善征信系统;在中观层面,网络银行应加大业务革新,提升角逐能力;微观层面,网络银行应通过加大吸收存款能力、改变放贷投向等渠道减少经营风险,从而达成长远进步。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人力资源网(https://www.dgzhou.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人力资源网微博

  • 中国人力资源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